分類
其它

介紹IRL:因為線上生活即現實生活

語音1:他們希望通過互聯網傳遞大量信息,而互聯網又是一系列管道,線路與網絡。

薇:三,二,因特網。如果你喜歡大熊貓,複雜的OK Go視頻,買東西,gifs,看政府被起義推翻,看小貓咪把頭卡在罐子里或者在Youtube看上了年級的刻薄高中同學,因特網是非常精彩的。但同時它也是一個粗野的地方,如果你不喜歡網絡欺凌,匿名威脅,虛假新聞,公司追踪你的一舉一動,勒索軟件,身份盜竊,或遭到黑客攻擊,被人肉搜索,被虛假網絡身份欺騙……或許我們沒辦法獲得一個美好的因特網。我們只是打破他們或者把他們變得過於奇怪或者變得討厭而無法享受。這就是它現在的情況,我不禁要問,互聯網是否就無法修復了嗎?我是薇洛妮卡·貝爾蒙特,我在為Mozilla主持一檔全新的播客。它叫IRL,是的,IRL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因為你的線上生活就是現實生活。我覺得我們有時忘記線上生活也是現實生活是因為我們可以在線上做一些線下會面時所不敢做的事情。在線上,我們允許公司(使用Cookie)跟蹤我們從一個網站進入另一個網站。但在線下,我們卻不給推銷餅乾(Cookie)的銷售人員應門。在線上,我們分裂成高度政治化的陣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在幾杯啤酒間討論我們的差異。

語音3:是啊!

薇:在線上,我們可以糾纏從未見過面的網約對象。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這麼做,一般會上法庭。這些天,感覺就像網絡處於關鍵時刻。在IRL,我將深入因特網來看看什麼需要修復,什麼需要保留,又有什麼需要增強。讓我們一起,懷着善意來修復因特網並見證我們可以擁有一個美好的因特網。IRL,來自Mozilla的原創播客,開始與六月二十六日。來irlpodcast.org發現更多內容。IRL,因為線上生活即現實生活。

原文地址:Introducing IRL: Because Online Life is Real Life

分類
讀書

18031213

一行禪師在其六十年代手記《芬芳棕櫚葉》(Fragrant Palm Leaves, Journal: 1962-1966) 說過一個故事:

從前有位女子,出身寒微,渴望大富大貴,後來她和一位富豪鰥夫結婚。她明白丈夫並不愛她,只不過她長得和他前妻一模一樣,丈夫要求她穿的吃的,一舉一動都要模仿其前妻。她甘願做愛的替身,換取豐衣足食,滿足到夢寐以求的獲得感;但她慢慢發現,自己成為傀儡,沒有尊嚴。奈何她捨不得奢華生活,她困於自己的欲望囚籠中,失去自己。

……

妻子後來後現,丈夫的前妻原來曾經出軌,對他不忠,於是她把實情告訴丈夫,希望丈夫不再思念前妻,讓她做回自己。

丈夫道出真相:前妻的事,他一早知道,前妻正是他殺死的。

丈夫說,殺她一次,不足夠消除他內心的仇恨;於是再娶一個相似的,為洩心頭之恨,要再殺一次。

分類
說說

18031110

鳳凰衛視的《冷暖人生》和明珠台的《明珠檔案》都曾是很好的紀錄片節目,一個改變了視角,一個無法收看。

最近不小心看到幾個關於成龍的新聞,真是噁心。

分類
讀書

18020914

這樣的樂趣,對於富裕的人來說,是不值一提的,只是我自身的今昔之比。

說到底,三界就是一個「心」字。心不安靜,象、馬和七寶也不珍貴,宮殿、樓閣也不期望。如今這寂寥的住居——一間小庵,我自珍愛。偶爾去京城,雖然為自己形同乞丐而羞恥,但歸來居庵時,又為他人奔馳於俗塵而哀憐。假如有人懷疑我這說法,那就看看魚和鳥的瀟洒吧。魚不厭水,魚外之物哪知魚之心。鳥顧林間,鳥外之物哪知鳥之心。閑居的趣味也同樣,你不住這小庵,哪知其中奧妙。

吉田兼好《徒然草》
分類
說說

17123005

去花蓮。

分類
讀書

17121213

……有時候會聽到中國的音樂,間或有歌聲,始終重複有著細微變化的同一個旋律,節奏極其複雜穩定。在一個中國人家裡參加了小型私人聚會:狹小的前廳蹲著五名樂師,室內一直是燈火通明。每一幢中國人的房子裡,包括在妓院裡,正對大門的地方都有一座神龕,火燭閃爍,金光燦燦。麵包師和鞋匠在門洞大開的鋪子裡忙碌著,大多赤裸著上身。看到的中國人幾乎毫無例外服裝顏色單一、格調高雅,苦力身著短褲和敞著前襟的無袖短上衣,通常是用藍色麻布縫製,其他中國人大多穿著肥大、有光澤的黑褲子,怎麼看都好看。我把中國人分成兩類:一類微胖,臉龐像滑稽演員,透露著機敏和愜意;另一類則瘦削。他們全都很聰明,通常會讓人心生好感。人力車夫單純親切,愛笑,很有眼色。我們看見一……

1911年生活在斯里兰卡的岭南人,黑塞
分類
讀書

17120820

至於熱帶自然風光,我看到的主要是原始森林,其次就是蘇門答臘島的河流,馬來海域的群島和錫蘭肥沃得流油的土地。就城市而言,新加坡和巨港尤為有趣。我接觸到的民族有馬來人、爪哇人、泰米爾人、僧伽羅人、日本人和中國人。對於中國人只能用“很了不起”來形容:一個令人欽佩的民族!其他大部分人都是某個古老的一度生活在伊甸園裡的民族遭受西方腐化和蠶食後餘留下來的可憐的後裔,他們是可愛的、馴良的、靈巧並且有天賦的原始族類,我們的文化卻把他們扼殺了。倘若西方人能夠更好地適應這裡的氣候並且能讓他們的孩子在這裡長大,或許就不會再有印度人了。

如今的國人,已經配不上黑塞的盛讚了